前不久,家装行业的一则重磅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即贝壳将以15.5亿元人民币完成对家装品牌爱空间的收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既是贝壳完善自身生态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贝壳提升其在家装赛道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细细分析下来,我们发现这场收购案的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爱空间这家企业所展现出的亮眼业绩和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比如在行业内首开“标准化家装”的先河,让家装企业也实现了可复制和规模化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更是突破了10亿元,羡煞不少同行。
而这一亮眼业绩和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其对于“中国式定位”的深度理解和运用了。可以说,爱空间基于中国式定位形成的一系列战略决策和运营动作,是其能够实现行业突围和差异化发展的一大根基所在。
那么,何为中国式定位?它对爱空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于企业界而言,中国式定位又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和价值?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厚德战略定位研究院院长、方太与爱空间战略顾问于雷先生深入交流了一番。
作为中国资深的定位传播者和实践者,于雷2008年就携手定位之父特劳特先生全球首创战略定位教育。
特劳特先生最早提出定位中国化的使命,2014年在特劳特先生“PositioninginChina”(定位中国化)的建议下,厚德战略定位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实践以及稻盛和夫先生“以人心为本的管理”,探索并开创中国式定位体系。
在他的详尽解读中,上述问题的答案一一浮出了水面。
贝壳为何看上了爱空间?
先来聊聊贝壳收购爱空间这件事。
从当下来看,这场收购之所以引起比较广泛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在于家装这个行业所呈现出的特点,用一个字总结,就是难。
难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行业和企业两个方面来看。
先说行业,在过去的新房时代,很多家装企业可以依靠市场红利和大规模营销来实现业绩增长。
然而,随着存量房时代的到来,不仅市场红利愈发见顶,传统的市场策略也逐渐失效,获客难、成本高、增长慢成为行业内的几个显著难题。
再说企业,过去20多年来,可以说家装行业就没出现过高市占率的大企业(目前来看,贝壳整装是业内唯一一家营收破百亿的企业),哪怕整个市场有着近4万亿的体量,呈现的依然是一种“大行业,小企业”的格局。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家装行业低频、重决策、营销获客难以及服务链条长的特性有关,业内流传的“七宗罪”说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一、花钱买未知;
二、总价不可控;
三、施工猫腻多;
四、设计吃回扣;
五、处处不透明;
六、客户体验差;
七、工程总延期。
所以,在行业面临如此之多难题的情况下,贝壳还能够斥巨资实施收购计划,这就显得很不寻常了。这也不禁引人猜想,在这么难的一个行业里,爱空间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对贝壳产生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观察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爱空间近年来在行业内堪称“一枝独秀”般的增长业绩和市场表现。
自2014年成立以来,其在短短3年内就完成了3轮融资,吸引了顺为资本、景林投资、国美资本等一众资本大鳄进场。
今年上半年,爱空间也凭借超1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8%的业绩引来行业瞩目。其与京东在今年5月联合推出的整装产品“Magic魔方”,更是创造了“上市40天,狂销3亿元”的神话。
而如果要问爱空间是如何取得这些增长业绩的,追根溯源来看,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其对于中国式定位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说,对中国式定位的贯彻,是爱空间增长逻辑当中的最根本的那个“道”。
那么,在爱空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式定位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会说爱空间今天的成绩与中国式定位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继续往下看。
爱空间,究竟做对了什么?
这里,需要先讲一下爱空间早年的发展背景。
2014年成立后,爱空间将自身定位于互联网家装企业,并以“699/㎡,20天完工”的宣传迅速在行业内走红,在2年时间内便完成了全国24城的布局。
但快速扩张也给爱空间带来诸多“成长的烦恼”。
比如现金流的压力与日俱增,部分城市出现较大亏损,以及一些交付动作难以跟上扩张的步伐,导致口碑有所下降,获客成本水涨船高等等。
这也让爱空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爱空间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与其他家装企业之间有着怎样的不同?又该如何彻底走出当前的困局?
为了解答这些困惑,2016年开始,爱空间与厚德战略定位研究院展开合作,重新对自身进行战略定位,并在这一过程中梳理了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优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爱空间高级合伙人闫佳对此深有感触,用她的话来说:
“那时候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思考,就是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家装公司,我们要成为一个品类的引领者,我们要去重新对品类做定义,用品牌来表达,然后真正去找到客户对于家装公司最本质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并且我们要形成绝对差异化的呈现,让客户感知到爱空间的与众不同,想到这个特性就知道是爱空间,并且选择爱空间,让大家知道爱空间是可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的。”
爱空间高级合伙人闫佳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于雷为爱空间提出了三个大方向上的建议:
第一,重新界定品类,从互联网家装转向标准化家装的新定位,用“标准产品+标准流程+标准施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客户既省心又省力。
比如,爱空间认为装修应该像买手机一样简单,为此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整装产品模式,即采用一价全包的方式设计、施工、主辅材、全屋定制、软装家具等一站搞定,让装修变简单,让体验变省心。
此外,对于装修这件事本身,爱空间也有更深度的思考。在其看来,装修不该是材料的堆砌,而是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
基于此,爱空间的2款整装产品“MAGIC”和“HOME”也应运而生。这2款产品覆盖了不同阶段的客户,比如新婚夫妻、有娃家庭和退休人员,满足了他们对于实用主义和品质主义的不同需求。
2011年爱空间还推出了iClub会员俱乐部,邀请完工用户回到爱空间,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亲子烘焙、艺术插花、创意市集、户外拓展……等丰富活动。既与用户构建了新的“亲密关系”,也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建立完整会员服务体系的家装企业。
常年积累的好评,让爱空间形成了极高的口碑推荐,近60%的新客户由老客户推荐,与传统家装公司形成了明显的差异,不仅大大提升了装修的效率,也让客户更感省心省力,在行业内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和规模化发展的新路。
第二,进行产品升级,从低价、快速服务向高品质服务转型。
从客户价值方面来看,对一套价值数十万上百万的房子进行装修,快速完成装修只是需求之一,他们还希望家装公司能用真材实料装出自己满意的效果,希望住进去之后能够安心、放心。
所以,爱空间推出“48天住新家服务”,缩短行业平均施工周期的同时,还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大功夫。
爱空间建立了标准化的交付体系,在全国招聘和培养了超过6800名专业的直管产业工人,再结合信息化系统和自建的供应链仓储,使得装修长链条服务的每个环节从不确定到确定,在保障了施工品质的同时,也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做到了真正的省心、省时。
第三,进行战略收缩,少即是多,重点做好北京等几个一线城市,成为标准化整装公司的样板。
此后,爱空间从全国24个城市的市场逐步收缩为15个城市的市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升级和客户服务上,标准化家装的理念也得以进一步深入人心。
此外,于雷建议爱空间在业务方向上也要进行聚焦,尤其要高度重视旧房翻新这一市场。
以北京为例,在2016年这一高峰时期,北京每年能成交20多万套二手房,如果爱空间能做3万套的二手房翻新,以每套10万元来算,这就是30个亿的市场规模。单单这一条赛道,背后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厚德战略定位研究院院长、方太与爱空间战略顾问于雷
整体观察下来,我们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就是上述各条战略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式定位思想,而爱空间能将这些战略逐条落实下来,也离不开其对于中国式定位的深度理解与运用。
那么,中国式定位到底是什么呢?于雷有一条很明确的定义:
“结合中华文化特质,以企业家和全体员工心性道德的提升为目的,以创造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明确顾客心智的首选位置,确立业务机会,简化与理顺企业内部的各项运营。
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以更好承担独特的社会功能,实现顾客之心、企业家之心和员工之心的融合与提升,进而推动人类整体心智能量的升级。”
从这一定义出发,于雷将爱空间与中国式定位的关联总结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企业家个人的心性修炼和提升。
我们说,企业其实就是企业家的一面镜子,企业家是怎样的一个人,企业就会成长为一个怎样的形态。
从爱空间来看,之所以能够完成从扩张向聚焦的战略转变,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在于创始人陈炜本人在心性上的修炼。
这一点,于雷讲得也很透彻:“假如陈炜总很急于求成,一心想做百亿、千亿级的大企业,那爱空间其实很难稳扎稳打的聚焦在几个市场上,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全国铺摊子。”
《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作为企业中的核心人物,只有企业家本人心性和格局不断提升,企业才会朝着正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这是一个大前提。
在这一点上,于雷列举几种对企业家心性伤害较深的不善行为和我们做了更深度的分享。
比如内心中那多多少少存在的“贪、嗔、痴”要及时破除掉。
贪就是无止境的欲望,这种欲望会让企业家陷入无休止的焦虑当中,永不满足且缺乏安全感;
嗔就是嗔怒,面对竞争时不择手段,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大发雷霆,情绪常常失控;
痴就是高估了自己的智慧,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其实是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的。
同时,一些对心性有很大破坏性的行为也要及时制止,哪些行为呢?于雷举了3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是缺乏慈悲心。具体表现就是饮食习惯上,大快朵颐,不加节制,在重大决策上,情绪和欲望则代替了自己良心,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整个人很难清净下来。
第二是习惯于走所谓的捷径,采取不合乎道德乃至违法手段来获取利益。比如一些企业在产品上以次充好,无法向客户兑现最初的承诺,这就属于盗的行为。
第三是喜欢说不切实际的大话。比如,一些行业长久以来,难以把口碑做起来,就是因为说了太多大话,夸大宣传,最后却无法实现。
我们将这几点与爱空间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它其实就是破除掉了“贪、嗔、痴”,就是止住了这些不善的行为。
创始人陈炜首先自省,承认之前没有照见自己的“贪、嗔、痴”,喜欢逞强做事,爱空间的扩张也较为激进。在意识到这点之后,陈炜很快从心性上做出改变,爱空间也迅速完成了战略方向上的调整。
此外,爱空间树立起了把客户当朋友和不欺骗的价值观,其所有产品均为明码标价,整个装修过程中也无额外收费现象。同时连续多年组织“爱粉节”,请客户给自己提建议并针对客户的投诉和建议积极进行整改。
这就是不说大话的一个明显特征,说到做到,把好听的口号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
得益于此,在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中国家装行业研究报告》中,爱空间也凭借77.3%的NPS值(客户净推荐值),在被调研的多家国内主流装企中,位列第一。
还有环保健康方面,爱空间不销售任何真皮类产品,食堂也倡导员工素食,这就是在培养慈悲心,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真诚向善的服务。
所以,简单来理解,中国式定位其实就是将传统文化和圣贤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当中,从而让企业家提升心性,回归良心和真我,同时也让员工和顾客得安心,即顾客之心、员工之心和企业家之心的“三心合一”。
想来,这也正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直强调的“灵魂”概念。
稻盛和夫对心性的理解可以简化为五个层次,即灵魂意识、轮回意识、大脑意识、感官意识和身体意识
稻盛和夫认为灵魂是最为核心的存在,它由良心、理性和真善美构成,代表着一段崇高的人生之旅。用他的话来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显然,这些灵魂的构成要素与中国式定位所强调的回归良心回归真我是相同的,所以对中国式定位的贯彻其实也是一段提升修养,磨炼灵魂的旅程。
2009年,于雷首次拜见稻盛和夫先生,并获提字“敬天爱人”,2016年,应邀为稻盛和夫管理顾问公司做战略定位研究
第二个方面,高管与企业家一起真修实炼。
这点也不难理解,就是心性的修炼和提升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朝着一个方向共同的修炼和提升,这样才能把企业的使命、文化和信仰真正贯彻下去。
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先生有一句名言:“心性即文化,文化即业务。”
在于雷看来,这句话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是由一群人的心性和意识状态呈现出来的,是需要企业高管一起真修实炼的。高管是什么样的心性,业务就是什么样的状态。
在心性修炼上,这几年来,陈炜也是带着高管团队一起共修共学,让大家在心性上得到共同提升,从而更好地理解爱空间所做的事情和追求的目标。
第三个方面,以仁爱之心,做良善精品。
“仁爱”也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思想之一,像方太集团就把“仁爱”融入到了企业文化和产品设计当中。比如,在产品研发方面,方太就基于仁爱之心提出了“创新三论”——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
从爱空间来看,其对于客户的重视,对于产品的精心打磨也是仁爱思想的集中体现。
为了让客户对家装产品放心,爱空间专门设立了“职业管家”这一岗位,每一天做了什么,进度如何,职业管家都会及时向客户进行汇报。
此外,面对客户的投诉,爱空间的做法也与传统家装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别于传统家装公司,爱空间是有客诉必响应,核实问题后必解决。当出现客诉,爱空间的第一反应是为客户解决问题,第二反应是找出公司运营的纰漏,修补系统漏洞,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而不是去追究到底是谁的责任。
可以说,优质的售后服务是爱空间保持好口碑的重要方式,这也符合爱空间对于客户关系的理解:与客户做朋友,做一个有朋友的装修公司,通过对家装行业的改造,让客户在家装这个人生最大的投资中获益。
而对每一条投诉的重视,也让爱空间及时发现了很多问题,像某一个产品的问题越多,就意味着这个产品就越需要进行升级。
这样一来,爱空间从投诉中发现了很多产品迭代升级的机会。与此同时,看到爱空间真诚地处理每一条投诉的态度,客户也愿意将自己的产品体验与爱空间进行分享。秉持这一仁爱之心,爱空间与客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
纵观爱空间对中国式定位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与西方的管理科学相比,中国式定位更注重的其实是利他主义,是心性的觉醒和升级,是在做事的过程中来提升人的道德品行,而非单纯地以在竞争中获利为目的。其使命在于推动新商业文明的构建和人类社会的向上向善。
2014年,于雷前往美国,在特劳特先生办公室内,特劳特先生提出“定位中国化”的使命,2018年,曾仕强先生建议厚德开创“中国式定位”体系
于雷对此表示认同,他总结道:
“以前讲定位,大家侧重于学习西方管理思想,就是重视做事,重视效率,重视赢得竞争,想着怎么把事做成,其实它更多只是一种结果的呈现。
中国式管理和中国式定位,不是让一群人完成一件事为目的,而是通过做一件事来成就一群人。在经营中回归良心,回归真我,这才是目的所在。
如何顺应天道,敬畏天地,持续地为顾客、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个时代值得企业界深思。”
企业界,是时候理解中国式定位了
采访的最后,我和于雷讨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即中国式定位对中国企业界而言是否具有普适性?
为什么会聊到这个话题呢?因为我们此前也报道过方太应用中国式定位的案例,通过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通过对自身使命、发心和“三心合一”的坚守,方太实现了引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结合此次的爱空间案例来看,我也在想,中国式定位是不是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于雷说,从心性提升的视角来看,中国式定位对中国企业而言是具有普适性的。这背后有2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好的管理一定是根植于本土的,是要结合本民族文化传统、历史和价值取向的。
这里可以先分享一个关于德鲁克先生的故事。
1950年至1985年,德鲁克先后到过日本23次之多,主持政府高级官员、企业CEO经营管理研讨会。
一次会上,有位社长问道:“我们来学习西方的管理有用吗?”德鲁克不假思索地回答:“没用!”这位社长接着问:“既然没用,我们为什么还要来学呢?”
德鲁克说:“除非你们能将西方的管理本土化,成为日本式的管理。”
无独有偶,“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老师也曾留下过一句类似的箴言:
“21世纪是中国式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
到了2050年全球科技更为发达,如果不能发挥中国式管理修己安人的王道精神,恐怕人类死于科技、被高度发达的科技毁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只有中国式管理,把管理和伦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拯救人类,造成世界繁荣的美景。”
为什么德鲁克和曾仕强两位大师都如此强调西方管理思想要与本国管理思想相结合呢?
原因很简单,几千年来,在我们的圣贤积累和总结的智慧中,蕴含着我们这个民族对于人生意义和和谐世界的根本看法,那些传世的经典作品中,也潜藏着成人成事的管理哲学。
如果把这些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与现代管理结合起来,势必会帮助中国企业家看清矛盾背后的症结所在。更重要是,企业家们也能借此实现修己安人,凭良心和本心行事,追求利润之上那更崇高的使命和社会价值。
2014年,为此厚德战略定位研究院在清华大学发起成立华道人文交流中心,并成立“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应用课题组”,邀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大家许倬云老师作为首席人文专家,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老师为首席管理顾问,联合传统文化企用标杆企业:方太董事长茅忠群、固锝电子董事长吴念博,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德鲁克管理学院执行董事曹阳等共同研究,致力于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及中国式定位体系。
2017年8月,与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正和岛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应用年度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这届论坛上,与会专家与企业家们共同草拟了《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应用宣言》,2019年第三届论坛中又撰写并发布了中国式管理宣言,倡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下,推动企业经营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和谐化。
于雷在首届论坛上,宣读了许倬云先生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发来的题为《顺应自然,心存诚信》的祝词。先生在祝词中表达了他对于永续经营的观点,提到人自己的“心愿“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以及“人和”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
2017年,首届中华传统文化企业应用年度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如于雷所言:“企业是企业家的一面镜子,企业家如果不真修实炼,活出真我,完成心性的回归,那这个镜子的影像怎么会正呢?企业家自己都活不出生命的自在、安心和幸福,又如何能让员工活出这种状态呢?”
想来,这也正是方太集团茅忠群素来强调的“心本经营”的理念,即“管理要以人为本,人以心性为本,心性以提升突破为本。”
第二,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中,更需要敬畏因果,更需要以一种安宁、平和、长期主义的心态来做人做事。
所谓因果报应法则,即好因、好事会产生好的结果,坏因、坏事会导致坏的结果——善因生善果,恶因得恶果。
稻盛和夫先生从袁了凡的故事中,归结出一种重要的人生观,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非是由两条法则组成,一条是命运的法则,另一条是因果报应的法则。只要坚持运用因果报应的法则,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朝好的方向转变。
在稻盛和夫看来,比起“命运”,这样的“因果报应的法则”具有更大的力量,这才是人生、社会乃至宇宙最根本的法则。
因此稻盛和夫先生一直践行“天天思善行善”。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是他思考的人生活法。与中国儒家所言之修齐治平,一脉相承。
人生也好,企业经营也好,从长时段看,“因果报应”准得很。
以地产行业为例,为什么当下会出现负债万亿的企业?今天回过头去看,最大的原因或许还是要归结于企业家本人的心性上。比如心里想的是大干快上、盲目多元化、在竞争中获胜,却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对员工和客户的价值。
这就是企业家没能完成心性升级,在火热的市场表象前,没能坚守住内心的理性和安宁,企业家和企业也因此陷入困境之中。这也不禁让人再度感慨,企业家内心中最初的那个念头,直接影响着未来会发生的结果。
这一点于雷也深有感触,在其看来,这个时代,我们的企业家真的应该从解决问题的模式进入到一个解脱模式了。
何为解脱模式?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借事炼心,不贪恋不执着,以激发企业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与员工和顾客共同提升心性,最终推动行业、社会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也符合中国式定位的特征和要义。
具体来看,中国式定位包含以下7大特征:
一、企业家明确使命与发心,通过心性修炼,约束过度的欲望,逐步实现心灵的回归与净化;
二、敬畏因果,停止不善行,生活工作中持续真修实炼;
三、聚焦主业精准对接顾客价值和心智的首选位置,简化与理顺企业内部的各项运营,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良性发展,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让社会资源高效配置;
四、仁爱之心做良善精品,引导客户合理消费;
五、文化即心性,心性即业务,员工心性与业务共同提升;
六、核心目的:通过做一件事情成就一群人,在经营中回归良心回归真我;
七、推动人类整体心智能量的升级,建构新时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所以,无论是从爱空间的案例来看,还是从中国式定位所展现出的价值和能量来看,中国企业界,是时候对中国式定位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了。
我们也衷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能够活出真我,凭良心和本心行事,充分敬畏因果,能够做到企业家之心、员工之心和顾客之心的“三心合一”,助力整个商业文明的升级与进化,从而推动人类整体心智能量的提升,让每个人的心灵变得更纯净更光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正如陈炜所说:
“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房屋,更需要文明的生活方式,而文明的生活方式源自于爱。
让我们的爱从物质、情绪、欲望和习性当中解放出来,是谓让爱有空间;让我们的空间充满着花香、饭香、茶香,是谓让空间有爱。”
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不确定性愈发加剧的时代,中国式定位所倡导的这份心性上的觉醒和升级,充分敬畏因果……一定是最确定的、最值得重视起来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