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最为人熟知的不止黄飞鸿和宝芝林,还有陶瓷。
世界建陶看中国,中国建陶看佛山。这里以生产建筑卫生陶瓷享誉海内外,在“南国陶都”里,东鹏是最响亮的瓷陶品牌之一。
2020年10月19日,东鹏控股挂牌深市中小板。
一个简单的人
在东鹏控股上市仪式结束后,由于有高管培训,主持人催促了三次,董事长何新明才得空从台上下来。现场来了很多东鹏的供应商及客户,大家都抢着与何新明拍照合影,场面一度像明星见面会。
东鹏创立于1972年,前身是东平陶瓷厂,近50年历史,从全国来说都算得上瓷陶行业里的“老大哥”。与东鹏合作的供应商大多都超过十年,2019年,东鹏控股各类原材料、能源的采购额将近29亿元。
何新明,1981年加入东平陶瓷厂,在业内也是少有的“老资格”。说起入行,其实很偶然,大学毕业分配入厂,一干就是38年。“我也不知道陶瓷是啥。(大学)出来一进到这个行业,我也没有想过去下海,也没有想过转行。”何新明说自己是个简单的人。
东鹏控股董事长兼总裁何新明在上市仪式现场图/全景网
40个同学38个转行
然而,陶瓷行业并不是个简单轻松的行当。80年代,破旧的厂房、落后的机器、满是尘土的环境,直接劝退不少大学生。毕竟早年“百万大军过独木桥”才出来的大学生,何等稀缺,更体面的选择是高科技、医疗等工作。
“我们当年在学校学的是自动化,很高科技的,谁知道去了陶瓷厂非常落后,同学们都转行了”。何新明班上40个同学,最后留下来的就2个人,其中就包括他。
当年东平陶瓷厂的环境
为什么留下?何新明说跟自己的少年经历有关。
何新明1955年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村里,60年代、70年代正是整个国家最不稳定的时期,粮食短缺、物资供应不足,在何新明印象里,年少的时光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成长过程”。这也养成了他容易满足,珍惜每一次机会的性格,陶瓷厂的这份工作,就是他眼里值得珍惜的“机会”。
1981年,何新明的大学生身份在陶瓷厂相当出挑,整个厂就他一个读书人。有技术,又肯吃苦,何新明很得领导赏识,很快从基层技术员,车间主任,生产主管,一路做到厂长。
1994年,不到40岁的何新明成为了东平陶瓷厂的厂长。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气风发的何新明还没等一展抱负,先等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意外。
1.4亿负债开始二次创业
广东佛山地处低纬度,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佛山全境。依山傍水的美景背后,水患是“不可言说的痛”。
1994年6月,多日的连续暴雨引发特大洪水,让包括佛山在内的广东21市、72县(次)受灾,倒房56万间。何新明的东平陶瓷厂也淹没在洪水中,“一米半的水深,我的设备全泡在里面,不能再恢复生产。”
此时,何新明上任厂长还不到四个月。
一场天灾,整个厂只剩下一个车间,周遭都是悲观的声音,“外面都在讨论,这次这个厂完蛋了。有人说这个团队肯定要散掉了,但是我们还是坚守,等待机会。”何新明不服输。
1995年时期的何新明
熬了一年半,机会终于来了,但同时也伴随着难度不小的挑战。1995年12月,政府领导找到何新明,让他带领留下来的班底接手华泰陶瓷有限公司。
这是家什么公司呢?何新明准备接手的前一天晚上,才获准去考察,“我记得是12月27号接,26号晚上才去看。一看傻了,整个设备厂房比想象的要差。”何新明说,华泰陶瓷有限公司不仅设备不完整,整个厂房空无一人。
最关键的,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还留有1.4亿元的债务。此前东平陶瓷厂一年的营收也不过就3000多万元。
接手的艰难可想而知,债主上门用石头把工厂的大门堵住,没钱还债,何新明不敢在自己的办公室办公。一边躲避债主,一边恢复生产,何新明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这个厂虽然濒临破产,但是它的核心设备是引进的进口设备,我对这一点就很有信心,它是一个休克鱼,不是死鱼。”
三年后,1999年何新明还清了所有债务,公司开始实现盈利。
“要做就做最厉害的鸟”
90年代初的中国,有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多与飞禽相关。例如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燕舞牌录音机,鹰牌瓷砖等等,重新开始的何新明也想给陶瓷厂改头换面,第一步先取个响亮的名号,“要做就做第一,我的鸟要最厉害的。”
何新明拿着新华字典来回翻,后来庄子《逍遥游》里一段话点醒了他,“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的形象很符合何新明的定位,再加上一心发展民族品牌,何新明取了个东方的东。
“东和鹏相结合,期望将来能够展翅高飞。”1996年,东鹏品牌诞生。
此时,改革开放正在悄然改变着国内经济环境,洋品牌迅速占领着涉及国计民生的各大基础性行业,多数国产品牌都是走的模仿和低价营销。瓷砖也不例外,市面上销量高的都是“舶来品”。
要做最厉害的鸟,就得另辟蹊径,东鹏品牌诞生起就决定走创新之路,定位中高端。1998年年初,何新明在佛山宾馆接待客户,出电梯门时看到地上的地砖所用石材非常漂亮,职业敏感让何新明开始思考,瓷砖能否做出石材的效果。于是他立刻打电话给技术厂长,让他带团队过来研究,一群人坐在地砖上研究了两小时,决定回去就开始着手研发。
说来简单,但这对当时只能生产“一片素”的瓷砖行业来说,挑战不小。没有先进技术可以借鉴,从零开始打磨,东鹏的技术团队花了半年时间,琢磨出渗花技术,最像石材的瓷砖从念想变为现实。
金花米黄地砖
何新明把这一新品取名与石材同名,金花米黄。产品一面世掀起陶瓷墙地砖“全国一片黄”的消费浪潮,成功打响了东鹏品牌,也让公司甩掉债务成功扭亏为盈。“金花米黄上市前也就五六千万的营收,产品上市后很快就过亿了。一直卖了几十年,到现在都还有。”
金花米黄的成功,让何新明尝到创新的甜头,随后几年,陆续推出“天山石”、“洞石”、“原石”等新产品,开启了东鹏创新引领模式。
不仅做瓷砖,要一站式服务
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奠定了东鹏在业内的领头羊地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技术门槛较低,东鹏的新品一上市就引发了争相模仿,山寨产品不断抢夺着市场。
“不能因为人家模仿,你就不创新。你只有创新的更快,走的更早,让人家追不上,才是办法。”
而今,东鹏的下一个创新点放在转型建筑卫生领域整体家居一站式服务供应商,不再只专注于瓷砖。何新明说,转型一站式服务瞄准的市场对象是90后00后群体,“传统的销售方式是装修的时候自己去买材料,一家家去买,买了瓷砖、买洁具、买木地板、买涂料、买墙纸,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他越来越不喜欢这种方式,他们希望要省时间,要省力。”
东鹏现在的产品线包括卫浴、整体家居、木地板、涂料、饰品等。为了实现大家居的战略,东鹏很早就开始拥抱互联网:2007年上线了SAP系统,2012年成为云计算试点企业,2014年投资5亿元建设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成立互联网中心。2015年,东鹏斥资2000万元,入股互联网家装第一平台“家装e站”。同年,在业内率先启动中国建陶工业2025项目,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工厂的智能化,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何新明说,生产优化的第二步要实现供应链的数据化,能够从客户需求端开始,设计、制造、仓储物流、到送家装修好的整个链条数据化的打通。
本次IPO,除了信息化设备及系统升级改造和智能化产品展厅建设项目外,东鹏控股将募投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各产品线的生产扩建。
以变化应对挑战
高能耗、高存货、低门槛,一直让市场对陶瓷行业有所偏见,2019年全国仅规模以上建陶企业1160家,东鹏控股作为头部企业之一,对应市占率还不足2%。同时,受消费升级、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环保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此背景下,也影响了东鹏2018年的业绩出现回落。
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为何还要加大产能?能否消化?
何新明说,布局要看到当下,更要看到未来。上市融资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要把现有生产设备条件升级,用更智能化、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线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其二,布局新材料产品,目前公司正在规划生态石项目;第三,加大创新平台和智能化信息化的投入。
“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外部,但是内部是可以改变的,你怎么样变得更高效,更协同,能力更加强大。”何新明说,把内功练好,才能抵御寒冬。
历经近50年发展,东鹏早已从当年百来人的小工厂发展成为在册员工过万的建筑卫生陶瓷龙头企业,拥有6000多个专卖店,在美英德意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国际商标,每年海外销售超过3亿元。
2014年之前,东鹏的口号是“百年企业、百亿东鹏”,在2020年10月19日东鹏控股的上市仪式现场,何新明说公司目标是“百年企业、世界东鹏”。
东鹏给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取名为新锐班,何新明每年会给新锐班的同学讲一堂课,课上主要讲两个观点:第一,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第二,天道酬勤,要有耐心。
入行38年,如今65岁的何新明依然保持着对陶瓷的热爱。(文章来源于全景财经,作者全小景)